1
科幻漫画电影寻求突破的关键在于“正邪势力的惊险对抗”和“电影特技的神妙应用”,这在《蜘蛛侠2》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章鱼博士”与“蜘蛛侠”的斗法一定要惊心动魄,这对电影特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片让观众重点看他俩狭路相逢的三场重头戏:在地铁的斗智斗勇,集合了多种特效,长达10分钟;当蜘蛛侠要向女友表白心迹时,“章鱼博士”冲着他们所在的熟食店横冲直撞过来的危险场景;还有跌宕起伏的钟楼大战。此外,影片还首次展示蜘蛛侠新的穿梭神功——在狭小空间内的飞速潜行和躲避,其中既有遭遇急速驶过的大卡车,从货车头和车厢的空档处掠过,追赶行凶的歹徒;又有在飞驰的车流中穿梭的场景,蜘蛛侠紧贴地面疾速飞驰,还要躲避迎面不断撞来的汽车,场面异常紧张,动感十足。《蜘蛛侠2》的成功在于逼真而富于想像力的视觉效果,但更取决于对蜘蛛侠作为一个小人物所饱尝卑微、辛酸和甜蜜的描写。与大部分续集电影一样,“老革命碰到新问题”是《蜘蛛侠2》制造戏剧冲突并借以营造动作场面的主要手段。但《蜘蛛侠2》的非同凡响之处在于,它使用了比正邪大战更多的篇幅描述主人公“是否要做一个英雄”的内心斗争。对于主要依靠特效场面吸引观众的漫画改编电影来说,这是冒险。《蜘蛛侠2》能够成功,一则因为它将蜘蛛侠的这种挣扎描写得既有人情味又有趣,二则因为这些心理挣扎其实暗合了影片的成长主题,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容易获得共鸣,三则影片把这部分内容和正邪大战做了有机结合,使得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十分流畅。续集不遗余力地展示蜘蛛侠的苦恼,超能力不仅没能让幸福变得唾手可得,反而变成负担:因为要做英雄,没有精力完成学业;因为要做英雄,害怕连累喜欢的女孩儿而不敢表白;因为要做英雄,被最好的朋友误解等等,对于看惯了那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超能力英雄的观众来说,这一设计能给他们带来比特效场面更为新鲜的感受。以前的超能力英雄的内心煎熬多来自于如何不受控于超能力,做出危害人类的事情。内心世界稍显复杂的蝙蝠侠的性格分裂,依然是弗洛伊德童年阴影的老生常谈。对于一般观众而言,这个人物依然没有从神坛上走下来,连他的痛苦都显得那么高不可攀。现在蜘蛛侠来了,观众们看着这个倒霉蛋,被老师训斥,被女友抛弃,就算去送比萨也还是要迟到,最后被炒鱿鱼。观众怎么能不带着巨大优越感,随着那些刻意取悦于人的小噱头,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呢。老实说,影片对蜘蛛侠“小人物的失意”的设计多少有蓄意之处,所谓“深刻的人性洞察”无非是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这么简单。本质上《蜘蛛侠2》还是一个依靠原著漫画的影响力和特技效果吸引观众的暑期电影。它的了不起之处在于提供了一个在特技、场面和人性描写之间平衡的可能的方法,这在《蜘蛛侠2》之前,向来被视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过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要取得他们的认同,需要电影创作者在观众的心理诉求上做一些小小的改动,这种改动不必是革命性的,甚至不必是创新性的,只要是合时宜的。比如《蜘蛛侠2》,不过就是后现代社会里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一次非常有限的颠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