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我也会想犯错。
如果需要你用很长的一生去偿还一段看不见终点的感情;如果风雨淋湿还未丰满的羽翼让你寸步难行;如果未来就在前方等待开启无限可能……30分钟的篇幅里讲述了发生在潮汕乡村里一户只有两口人的家庭故事,主角是少女小沫,独自在家照顾瘫痪的奶奶的她,正直花季,向往着城市,梦想,爱情,自由,却被亲情牵绊在乡下守着一家破败的小卖部,终日陪着神志不清,不能自理的奶奶。终于在背负了太多责任,无法再忍受“拖累”之后,在奶奶爱喝的鲫鱼汤里加了老鼠药……故事里人物较少,人物关系简单,人物同框的镜头寥寥无几,如同小沫在乡下的生活,孤寂又单调,这种压抑在一碗鲫鱼汤背后展开了情感变化,递增式的朝“恨”发展。短片叙事完整,整体节奏缓慢,使人压抑在环境里切实体会“不该这个年纪承担的重任”和“孝心”之间的矛盾冲突,在“鲫鱼汤”里是否下药毒死奶奶摆脱一切进行了激烈的较量。从影片一开始的耐心收走吃剩的鱼骨碗,随后回应奶奶又想喝鲫鱼汤的请求,这些都是她日常的生活,繁琐而且单调。面临家里重男轻女父亲不愿意接她和奶奶进城,总来店里赊账捣乱的老人,和心仪的男子聊天被打断,在这些琐碎的小事冲击下她内心的矛盾越来越强烈。小沫朝着窗外摇头晃脑的听着自己手机里的流行歌曲,好像这样就能不用听到奶奶收音机里那些落后的、自己厌恶的老音乐。她一点点开始反抗奶奶要求按摩,喝汤,强调养老孝顺这些要求,直到奶奶又尿床让她晒洗床单,絮叨的声音和繁重的家务终于让她的心里崩溃。电影画面中主要分为小卖部、奶奶的房间、菜市场三个内景构成的暖色调画面;小卖部窗口外、算命、庭院里烧香拜菩萨这三个外景构成的冷色调画面。恰恰相反的是导演把两种色调常规使用相互调换,用暖红色的人物面光来营造狭隘空间里的局促感和内心因繁重的事务所带来的压抑,反而在冷色的环境下、不与奶奶共处的空间下变得开朗更轻松。正如小沫在奶奶的“牵绊”下的心理压力相互对应,唯一一次在把药放进锅里之后画面突然转换成黑白色调,沉寂之下做了决定的她把汤端到了奶奶手前,这一个变化也是全片的关键和转折,引出了对于人性、社会问题的深刻的现象。因为故事背景设定,拍摄场景贫瘠,在规整的构图设计下独具贴近生活的美感。尤其是部分道具的应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小卖部桌上的红框镜子。这枚圆镜最初出境是小沫根据时间推断心仪的男子下班要来买烟,特意对着镜子整理了自己的头发,这本就是恋爱中的少女应有的模样。在男子邀请她一同进城玩的时候,镜头巧妙的通过平拍镜子中的男子的脸呈现给观众,姑且不论男子的品行,男子镜中微笑的脸不仅仅只是一份邀请,也是小沫的一份向往。而在她出门买鲫鱼的时候,邻居妇人说小孩摔坏了镜子要赔钱给她,而她却没有理会,因为她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掐死奶奶的念头,镜子里对自由的向往已经突破了红框,战胜了理智。在影片后半段节奏加快,不停的在镜头里通过菜市场血腥的屠宰场面进行隐喻,古老的挂钟和小沫正直芳华的青春,熟睡的奶奶安宁的表情和怒目喧嚣的鸡公,看似平静内心汹涌的小沫的表情和香烟袅袅的观音佛像,这些镜头的累积安排对比突出了镜头里的冲突和一份强烈的纠结。这一“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象和平日我们在文艺作品看到的美德之“孝”大相径庭,在这个戏剧化的冲突下,以极端的方式解决矛盾,虽显夸张,但也真实。通过朴实的环境和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把当下社会留守、孤寡、空巢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直击人心,让人感到沉重。结局黑幕里传来碗摔地的声音,究竟是小沫因为奶奶煽情的话而反省打翻了碗还是奶奶喝下了汤自己摔了碗,留给观众开放式的结局,如同对于小沫的行为是否该被指责,我们很难做出批判。如果小沫是我,是你,在这些一层层繁密的枷锁之下,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