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涨金融知识的心,结果看了部假莎翁剧
MoviePass9.95刀包月看电影席卷全美,想着无限量,自然选片就不那么慎重,冲着坎妹那张雕塑刀削出来般的360度无死角维京脸,我决定把Pass处女看留给tulipfever。说正经的,其实我是带着学金融的心去看的,想看看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狂热长啥样,人说最近的比特币像极了当年郁金香热,投机客大量涌入,猪都飞上天。可现在的比特币交易、ICO都是鼠标点点实现账户挪腾,甚至程序化交易连点鼠标都免了,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想靠着影片看看当时的狂热劲。嫁给老商人的寂寞少妇和画家相爱,这套路实在太老,老得这情节远远没有拍卖郁金香球茎的场景更有看头。那沸腾的小酒馆,卖鱼的、画画的、海员等等各路牛鬼蛇神举着不知转手了几波的票据嘶着嗓子竞价,一夜暴富者醉宿的迷离,新入场者对财富的渴望,被晃动的长镜头体现得恰到好处。郁金香交易在肮脏的酒馆,可是球茎被保存在圣洁的修道院,这一对比正印证了莎士比亚对金钱的态度:金钱这东西,时而神圣,时而成了“人尽可夫的娼妇”(《雅典的泰门》)。当然,满足了我看看郁金香投机的视觉刺激后,这部片和那个历史事件再没太多联系。私奔是解决“真爱”的理想方案,可金钱是维系“真爱”的现实途径,少妇和画家想靠投机郁金香大赚一把,从此远走高飞。我满心以为是市场崩盘造成了血本无归,就像2015股市冲高回落下卖房炒股,赔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多么具有感染力啊。结果,编剧让画家的猪队友交割不力,把球茎当洋葱吃了。呜呼哉,本来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看剧的,想看一部个人命运敌不过经济规律的投资者教育片,结果,看了一部仿莎翁剧。看着看着,越发觉得莎翁的影子无处不在。比如靠误会巧合编织剧情,少妇假借女仆的行装去幽会画家,被女仆情郎误认为爱人变心,远走他乡。再比如出走又回归的桥段,又然后皆大欢喜的结局。用了莎翁的手法编排情节,对现代观众来说可能并不买账,一方面细节经不起推敲,另一方面人物失去了节操。哪个养过娃的妇女能相信假装怀孕,别人分娩那天偷梁换柱能在丈夫眼皮底下成功实现?这丈夫的心得有多大呵。女仆情郎都一怒为节操出走了,你回来干啥?看曾经爱人的幸福生活自虐吗?最后的喜剧结局我真心看的心塞。话说少妇你都为假死私奔忏悔了,最后又来一个和画家眉目传情是几个意思?老商人做生意是一等一的人精,发现妻子的背叛后把房子拱手相让,远走他乡,这圣母情怀从何而来?总之看过后心头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我不否认油画般的画面和17世纪海上帝国的风情画面让我很受用,但这是相关题材都应该做到的不是吗?相比之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更让我觉得荡气回肠。如果一定要说我涨了哪方面的知识的话,就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关于写实画家和模特工作机理的疑问。先画脸和脑袋,至于姿势和服饰,拉上邻居后期摆造型继续慢慢描。有钱没闲,耗不起在那杵着凹造型;没钱有闲,站一宿都成,只要有回报,这也算朴素的经济学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