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__《悲情布鲁克》的影评,别骂我
《悲情布鲁克》北京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1995年联合出品出品人:韩三平、张建林监制:张焱策划、编剧:柳城摄影:伊·呼和乌拉美术:刘心刚、敖日力格音乐:曹·道尔基录音:章文主要演员:董娉、巴音、契那日图导演:塞夫、麦丽丝投资:300万元该片获得: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电影技术奖1996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奖(张建华)、最佳化妆奖(超英)、演员巴音、董娉等九人获集体表演奖1996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1996年西班牙电影节最佳观赏奖故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勾结布鲁克草原王爷抢占草场、掠夺马群的野蛮行径激起车凌等草原骑士们的强烈不满。他们聚集在雪山顶敖包旁,面向养育自己的草原,庄严地向苍天发誓:为保卫家园,誓与日军血战到底。在一次骑士们与日军和王府卫队的激战中,王府卫队长嘎拉森不听妻子、父亲劝阻,开枪打伤了车凌。车凌跳崖。嘎拉森回想妻子、父亲及车凌的话,深感内疚,打死追来的日军也跳下崖去。美丽泼辣的嘎拉森妻子——卓拉,救起了身负重伤的车凌。嘎拉森的尸体被王府卫队抬到了卓拉的包前。图布沁和卓拉悲痛万分。误听嘎拉森是被车凌所害,卓拉夺过卫兵的枪指向包内的车凌。车凌的弟兄们策马赶到,争战一触即发,深明大义的图布沁力劝双方以民族利益、草原安宁为重,放走了车凌。卓拉愤愤不平。小镇上,车凌、扎那、巴赖等人正伺机抢回日军掠去的良种马。卓拉为夫报仇率卫兵寻来,突发的枪声惊动日军。骑士们趁乱分头行动、夺走良种马,将卓拉带到营地。卓拉抢下扎那的枪对准车凌。面对冲动的卓拉,车凌一时难以解释清楚。无奈的卓拉雨夜来到神秘的吉丽玛女神峡谷,面对蒙面人起誓,谁帮她杀了仇人,她就嫁给谁。英勇剽悍的蒙古骑士们在草原上艰苦奋战,抢马群、夺牲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车凌、众兄弟纵马高歌狂欢,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车凌将嘎拉森杀死日军、坠崖以示清白的详情告诉图布沁,被卓拉听到。卓拉深感内疚,在嘎拉森坟旁,前来凭吊的车凌告诉她嘎拉森牺牲的真相,与卓拉尽释前嫌。巴赖在与卓拉嬉笑调情的时候被日本人围捕射死,卓拉愤然杀死了欲对她是以强暴的日军头目。同行的王府卫队觉醒反抗,消灭了这队日本人。几经征战,车凌的弟兄们死的死、散的散。唯一幸存的兄弟扎那也经不住王爷的诱惑,离他而去,当了王府卫队长。无限惆怅的车凌恰似一只孤独的苍鹰,狂饮狂奔在草原上,卓拉只身来到他的身边,发誓愿为他生许多孩子。车凌不愿连累美丽的女人,策马而去,卓拉紧紧相随,雄鹰翱翔,天鹅比翼,两人热烈地拥吻在马上。飞奔而去……扎那奉王爷命令约车凌峡谷相见,劝他投靠王府共同抗日,车凌严词以拒。但却中了王爷之计,车凌死于日军乱枪之中,扎那悔恨不已……等待与车凌而去的卓拉面对坐棺中的车凌悲痛欲绝,怒斥蒙面人扎那,扎那以卓拉的起誓相要胁,欲娶卓拉为妻,婚庆宴上,面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卓拉,扎那自惭形秽,蒙面而去,卓拉在大火中洁身走向车凌。蒙古包熊熊燃烧,带着两个纯洁的灵魂升上蓝天……复仇女神卓拉《悲情布鲁克》由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组织全篇,明线是以草原英雄车凌为首的蒙族人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封建王爷的斗争经历,暗线是王府卫队长嘎拉森之妻卓拉与车凌等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场面恢宏美观,犹如一幅悲壮的诗篇。1、“主旋律”策略:伦理泛情化与国族主义——以民族/国家为故事主题,以承载这一民族精神道义\勇气\智慧的群体化的英雄/英雌为叙事主体,以中国与西方(美/日)国家的二元对立为叙事格局,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国家威胁作为叙事中的危机驱动元素,以红色意象/中国革命与黄色意象/中华文化的重叠作为国家主义置换民族主义的视觉策略,在这些影片中,往往提供了一个直接出场或者不直接出场的西方/帝国主义"他者"来界定中华民族这一"想象社群",以民族成员的"同"来抵御外来力量的"异",以民族的同仇敌忾来对抗他族的侵略威胁。2、政治娱乐化与娱乐政治化——动作/悬念片,本来一直是商业电影的主打类型,但是中国既具有悠久的伦理本位传统,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娱乐性商业电影以被掩饰过的性和暴力为主题,显然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国情相抵牾,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意识形态性的排斥。尽管如此,好莱坞和香港商业电影对中国为数不多的的动作/悬念片还是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的核心就是对奇观效果的重视。可以说,《悲》是民族团结寓言与西部类型片的统一3、本土体验与现实关怀——处在市场化与政治化的双重夹缝中,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状态下突然失宠,人文主义作为一种电影精神在这时期则面临着空前的挫折,受到消费文化与权力文化的必然抑制。但由于中国社会现实所潜伏着的巨大召唤力,人文主义精神依然在90年代铭刻了一系列醒目的印记。影片精致的构图与悠扬的民族歌曲也是普通商业片中绝难见到的。蒙古族是一个“马背民族”,戏勇善战且能歌善舞,性格剽悍、奔放。塞夫与麦丽斯在充分展示其马文化、酒文化与歌文化三者合一方面显示出驾轻就熟的技巧,无论是在奔腾的马群中激战的大场面,还是卓拉与车凌热烈相拥在疾驰的骏马上的激情戏,导演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十分好看,其动作设计与显得比香港武打片更有章法,加上草原美丽的风光、古老神秘的“坐棺”与火葬、全立体声音响,均使影片具有了大多数国产片所不具备的良好视听效果。片中有段车凌等人胜利后策马狂奔的长镜头,英雄们在马上放声高歌,豪饮不止,时而向空中抛掷酒壶,时而在马背上腾挪辗转,动作美得像舞蹈。虽看两位导演看似有些过分醉心于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尽管其与前后情节稍有脱节仍难以割爱,仿佛是在商业气息很浓的影片里蹦出了几个不谐调的音符,然而其实这正是他们难以割舍的草原情结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