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8.7分的它又出续集,吃货们的福音
文|漠一去年有一档纪录片,叫《水果传》,每次一打开,我就忍不住流口水。谁能在它们面前抵御住条件反射啊,拿下8.7分简直太合理了。比如草莓,看着这么红,但其实它的甜度很低,其颜色和香味都是草莓用来「诱惑」人类吃掉自己的小伎俩——又比如我们经常在饮料和酸奶中看到的蔓越莓,在采摘季节,简直就像一片红色海洋——还有的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美食,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它是水果,比如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最近它也刚好出了第二季《水果传2》,内容大概可以总结为,水果世界是如何被吃货推动的。拿我们最常吃的红富士苹果来说吧,它其实并不是完全天然,纯粹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在1939年由日本青森县的果农,用美国国光和红元帅杂交出来的苹果,可以说是如今最好吃最受欢迎的苹果之一。吃货改变世界。除了苹果,《水果传2》还为我们讲述了许多水果和人类之间的故事。像是在第一集「穿越时空的我」里,我们就看到了生长在亚马逊雨林里的巴西莓,他们是亚马逊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生长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里的仙人掌果——马也喜欢吃仙人掌,吃多了嘴巴会痛会瘦也太好笑了,看来既要当吃货又要关注身型不仅仅只有人类——在第二集里,我们也能看到极其珍贵,只有一年中短暂的极昼的那几个月里,才能被采摘的芬兰云莓,它代表了芬兰人对夏日的热爱和期待——那种水果的酸甜口感、丰盈的汁液在口腔中爆开的感觉,真的会直接通过画面,刺激到你的味蕾——这简直是吃货的福音。不过,《水果传2》也绝不仅仅是一部只讲水果怎么好吃的纪录片,毕竟,要好好了解好一种食材的前世今生,才能够用最正确的方式吃掉他们嘛!比如第一集中的巴西莓,为了更好地散播自己的种子,会进化成最吸引鸟儿的深色,来让它们吃掉自己,通过它们的粪便来散播种子。再比如第二集里的腰果,会长出吸引动物的假果腰果梨,把自己「高仿」成一个水果。而真正的种子腰果仁却藏在假果下面,有着坚硬的外壳,还分泌能腐蚀皮肤的物质,来保护种子。这是水果在漫长的宇宙生命中,为了延续、生存下去的「自救」。但在严酷的物竞天择中,有时候光靠水果自己是不行的。像是夏威夷就曾经爆发过木瓜灭绝危机——好在人类制造了网室,抵御了带来这种病毒的蚜虫的入侵,成功挽救了木瓜的性命。水果是人类的食物,也提供给人类身体必须的能量,这算是水果对人类的「拯救」,而人类对水果的移植、引进、杂交包括人工干预的物种保护,其实也是人类反过来在拯救水果。在这样的互动之下,人类和水果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密切了,不再是简单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是拥有了某种纽带。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水果传2》是在用一种「人格化」的手法来结构起整档纪录片。每一种水果,在镜头下都拥有了灵魂,有自己的小心思、倔强甚至是心机。像是它说菠萝蜜:「每一颗菠萝蜜都有成为主角的梦想」。这是因为成熟的菠萝蜜可以凭借高含糖量和高蛋白质,成为水果,也具备成为主食的可能。未成熟的菠萝蜜,又可以因为它的高纤维,成为「假肉」,成为新的食材。甚至还能被做成汉堡???好了好了,整个美食界的新秀奖就颁给你菠萝蜜了。又像是腰果,《水果传2》在说到腰果难处理的时候,是这么描述的:「但世间美味逃不出人类的手掌心……面对巧手的女工,腰果仁无计可施,只能束手就擒。」莫名有种很萌的感觉。而当你在看到像是木瓜这样的水果,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它又会透出一些悬疑感,让你开始为他们的命运担心。这便是《水果传2》和其他纪录片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融合式纪录片」。它不仅在纪录对象上跨界融合,记录了水果和水果的历史,也在其中融合进了水果背后,与这些水果有关的人的生活与文化。像是会把杨桃做成夏日特饮的啤酒文化——又或者是把心形的杏仁做成项链来表达爱意的民族习俗——再像是在腰果收获的季节,和孩子们一起去采摘腰果的家庭亲子时光——在记录风格上,《水果传2》也同样充满了融合感,在拍摄那些或艰难或趣味的采摘过程时,它是纪实性的,充满了现实感——在辅助解说水果的时候,那些动画又充满了趣味——生活和水果密切联系的这些人的日常片段,也充满了喜剧感——在讲述水果的生存进化历程和危机的时候,又充满了悬疑性和解谜的意味——因为有了这种在记录对象和风格上的融合,《水果传2》得以站在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上去看待水果。水果和人类之间,获得了某种平等,因为就连被人类吃掉,都可以在传播和繁衍的视角下,成为了水果自己精心打造的「陷阱」。那种传统的在食物链意义上的人类和水果的关系,也就已经完全被解构了。人类吃掉水果,也帮助水果繁衍,甚至保护那些在自然的选择下本来处于濒危状态的水果,是一种在宏观层面上的共生关系。这绝不是为了吃货辩护!就像《狮子王》里说过的那样,羚羊、狮子、草原之间存在平衡,而人类和水果之间,也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平衡。微信:hongmom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