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陈望道编译宣言影响深远
- 第2集:张爵谦终其一生守护党的文献
- 第3集:刘磊磊任劳任怨做陪练
- 第4集:小小纽扣承载着章华妹的梦想
- 第5集:王莘创作家喻户晓的“歌唱祖国”
- 第6集:夏荔带领团队历时六年开通隧道
- 第7集:尤勇成三十年保护滇金丝猴
- 第8集:炊事班用生命为战士们点燃篝火
- 第9集:施洋为工人伸张正义
- 第10集:吴祖太为修建红旗渠献身
- 第11集:陈毅安给妻子的无字遗书
- 第12集:杜富国支持杜富佳做抗疫英雄
- 第13集:何敬平和浦小路等人视死如归
- 第14集:祁建华帮苗石脱盲
- 第15集:顾方舟为小儿麻痹研发糖丸
- 第16集:雷金玉带村民发家致富
- 第17集:王伯祥在寿光建蔬菜批发市场
- 第18集:八妹视死如归感天动地
- 第19集:邓稼先殚精竭虑研发原子弹
- 第20集:方大曾用相机记录历史
- 第21集:林鸣不甘平庸建港珠澳大桥
- 第22集:薛荣凭借不服输精神开创事业
- 第23集:颜红英一家送解放军渡江作战
- 第24集:熊大缜弃笔从戎研制烈性炸药
- 第25集:乌兰牧骑帮萨仁寻求幸福
- 第26集:何秀英为高铁忘我工作
- 第27集:吴登云为牧民服务大半生
- 第28集:蒋先云拒绝高官厚禄追随共产党
- 第29集:小树和赵新华因绿皮车结缘
- 第30集:桑杰曲巴一家守护雪域边陲
- 第31集:孙文海成功转型为制冰师
- 第32集:雷海为酷爱诗词得偿所愿
- 第33集:蔡博真和伍仲文囚车上的婚礼
- 第34集:陆向宇为航天梦坚守初心
- 第35集:王会悟谱写不屈的青春之歌
- 第36集:关崇贵用生命守护阵地
- 第37集:齐越用声音感动世界
- 第38集:宋玺挑战不可能做侦察女兵
- 第39集:黄中耀研发北斗导航系统
- 第40集:王有亮支持高飞用新技术修复文物
第40集:王有亮支持高飞用新技术修复文物
2013年10月7日,高飞像往常一样来到故宫博物院上班,他的师父是金属陶瓷组的组长王有亮,王有亮接受记者采访,详细讲述了文物修复的历史与传承,还重点讲了他师父张振茂修复马踏飞燕的事。
王有亮应记者要求介绍了他修复文物的工具“两头忙”,那是赵振茂传给他的,高飞一上班就开始忙,他决定修复辽代随葬的青铜面具,那是王有亮都不敢碰触的,高飞想啃下这个硬骨头,王有亮全力支持他。
高飞不敢懈怠,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修复工作,先找人化验出面具表面有硝酸纤维素的成分,他觉得那是德国人当年修复用的粘合剂,由于面具矿化严重,几乎找不到铜的成分,而且被侵蚀得很薄,不能用电焊等工具,同事都劝他趁早放弃。
高飞不甘心就此放弃,他去图书馆翻阅三维技术资料,又向王有亮详细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想用3D打印的办法把面具翻模,王有亮做不了主,就让主任召集全组人员开会讨论,大家意见不一,王有亮只说了一句话,自从拜师那一天,他就从没把文物退回去。
2001年,高飞初到故宫博物院上班,王有亮就提醒他慎重选择,因为他的决定影响着文物的命运。主任约王有亮吃饭,劝他接受高飞的建议,王有亮对高飞寄予厚望,这十二年来,王有亮已经对高飞倾囊相授,只盼着他出师这一天,王有亮很欣赏高飞身上这股不服输的劲,主任才放下心来。
王有亮答应和高飞一起修复这个青铜面具,师徒俩先给面具除锈,然后用3D打印技术复制一个面具出来,高飞一丝不苟开始修复,王有亮看着他的背影很欣慰,把自己的那把锉刀留下就悄悄离开了。
高飞很感动,不由地想起第一天来报到的时候,王有亮曾经说过要想做一个文物修复师就应该耐得住寂寞,高飞做到了,十余年间,高飞共修复,保护文物上百件,作为故宫新一代修复师,他坚持传统修复技艺结合现代科学分析工作方法,开展金属文物研究性修复保护工作。
全剧终